2010年,山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拉动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3663.86元,比上年增加359.10元,增长10.9%,农村居民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整体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生存型消费稳步增加,结构优化
1.恩格尔系数下降,食品消费结构优化。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372.49元,恩格尔系数为37.5%,比“十五”期末2005年的44.2%下降6.7个百分点,比“九五”期末2000年的48.6%下降11.1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山西农民的恩格尔系数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充分表明山西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与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是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说明山西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
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增加,农民的饮食习惯及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得到优化。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为1372.49元,比上年增长12.1%;比2005年的830.48元增加542.01元,增长65.3%,年均增长10.6%。在食品消费中,人均用于主食消费支出的增幅明显低于副食和其他食品消费支出。从食物消费量看,粮食等传统食物消费量减少,2010年人均消费粮食168.63公斤,比2005年的217.63公斤下降22.5%;而人均消费的水产品、肉禽和奶类等食物消费量增加。全年人均消费水产品0.81公斤,比2005年增长20.9%;肉禽及制品8.93公斤,增长35.9%;奶和奶制品6.05公斤,增长55.5%。食品消费的另一特点是农村居民在外饮食支出增加较快,2010年人均为190.09元,比2005年的71.32元,增长1.67倍,占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上升。
2.衣着消费成衣化、时尚化趋势明显。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人均为315.78元,比上年增加32.57元,增长11.5%。衣着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购买服装类支出增加,2010年人均购买服装类支出比上年增长15.6%。农村居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衣着消费观念的改变,衣着消费基本实现了成衣化和时尚化,
二、享受型消费普遍增长,后劲较足
农民在满足吃、穿等基本消费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设备用品的购买、医疗保健支出等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也普遍增长,并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
1.中高档耐用家电稳步增加。随着农民购买能力的增强和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近两年家电下乡作为一项重大惠农政策,真正使农民受益,使农民家庭设备更新速度加快,拥有的中高档家电稳步增加。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用于购买家庭设备和用品的支出人均为173.62元,比上年增加17.34元,增长10.1%,其中家电设备占了很大比重,农户日用家电的普及率明显提高。到2010年末,山西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9.0台、洗衣机81.1台、电冰箱29.2台、影碟机26.9台,在保证生产和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购买各种中高档家用电器成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也体现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越来越趋向城市化。
2.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医疗保健支出增加迅速。2010年山西农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328.92元,比上年增加87.98元,增长36.5%,增速比上年高21.9个百分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防病治病的意识不断增强,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逐渐进入农民家庭。特别是近两年,山西农村顺利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体大病救助等制度,农村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农民防病保健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3.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614.7元,比上年增加30.63元,增长5.3%。随着山西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家庭住房档次逐步更新换代。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在新建房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占到57.5%,其中,楼房面积占到34.1%。到2010年末,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28.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2平方米。
三、发展型消费继续升温,热点突出
1.交通通讯成为农民消费亮点。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的支出人均为357.74元,比上年增加32.85元,增长10.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1.3个百分点。交通通讯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移动电话增加较快。农村居民家庭通讯消费中发展最快的就是通讯器材类,特别是移动电话,为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移动电话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价格的大幅下降,吸引了更多农村居民购买,成为通讯消费支出的新亮点,到2010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07.7部,比上年增长14.2%。二是交通消费支出增加较快。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用于交通消费的支出人均为57.61元,比上年增长14.1%。到2010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动自行车13.52辆、摩托车56.57辆。更为可喜的是,生活用汽车也开始进入农户家庭,2010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1.86台。所有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对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现代交通通讯的方便与快捷。
2.农村成人教育受到重视,居民文化素质逐步提高。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20.21元,比上年增长0.8%,增幅比上年下降8.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学杂费为179.93元,下降1.2%,学杂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与此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生活消费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文化、学技术意识逐渐增强,对子女和自身教育培训舍得投资,为了生存和就业的需求,成人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成人培训费人均为9.70元,比上年增长38.6%。
3.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近年来,由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工具升级换代加快而又价格走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大。2010年,山西农户家用电脑、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分别由上年的6.24台和94.28部,上升到8.71台和107.71部;接入互联网的家用电脑从每百户4.10台上升到5.86台,移动电话从每百户1.90部上升到5.67部。在抽样调查的2100户农民家庭中,接入互联网的有210户,同比增长75%,占调查户的10%。
四、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市场化进程加快
随着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货币化程度明显提高。2010年全省每一农民货币性生活消费支出达到3395.13元,占到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92.7%。在生活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的现金支出金额达到1124.93元,食品消费的货币性支出占全部食品支出额的比重达到82.0%,用于穿、住、用等其他生活消费已基本实现了货币化。
山西农村居民在注重提高自身物质生活水平和充实精神生活的同时,把消费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从而带动了服务性消费领域的旺盛需求。2010年山西农村居民用于服务性消费的支出人均为1142.09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美容美发消费支出为8.35元,增长85.2%;殡殓费为14.45元,增长49.6%,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增加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五、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继续改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民生活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农民用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和深井水,越来越多的公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有力地结合起来,使农村居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随之提高。据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100%的乡镇、98%的建制村基本通了水泥(油)路;全省100%的乡镇、9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大多数县市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村通电话率提高到98%。在被调查的2100个农户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率达到98.7%,中央和地方筹集救助资金使贫困农户享受到大病补偿;农村居民饮用自来水和深井水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达81.6%;住宅周围水泥或柏油路面的户数达58.5%;炊事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达11.3%;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户数达2.3%。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省耕地减少幅度比上年减缓。全省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在山西农民物质生活更加宽裕,消费结构更趋合理,精神生活更趋充实的同时,应该看到目前山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仍然不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较大,与发达省份农民生活水平相比差距也较大。目前全省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生活徘徊在温饱区间。2010年调查资料显示,山西农村居民最低20%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仅有1616.0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4.1%,这些低收入者一般对自己未来收入预期较差,他们为了养老及生活有保障,即使有点钱也尽量节约消费。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低收入农户生活消费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着力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山西农村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全面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带来良好机遇。因此,全省上下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document.write();